现代农业要唱响“海洋牧歌”发布日期:2024-04-04 浏览次数:

  最近,海洋渔业的好消息不断从广东传来。智能渔业养殖平台“海威2号”预计4月底投用,深圳首个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加快推进,10万吨级“深远海大型智能化养殖工船”开工建造。2030年预计广东年新增海鱼产品201万吨,按照等量蛋白质换算,相当于养猪3045万头或养鸭15.4亿只。

  发展海洋渔业,既是建设海洋强国的重要方面,也是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内容。我国人均耕地和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40%和25%。近年来,渔业生产空间持续减少,2016年以来水产养殖面积年均下降131万亩。但同时,我国拥有1.8万多公里大陆海岸线万多公里岛屿海岸线,广阔的海洋蕴藏着巨大的食物潜力。海洋渔业,不与粮争地、不与民争水,大有可为。

  解决14亿多人的吃饭问题要树立大食物观,既要向陆地要食物,也要向海洋要食物。随着食物结构升级,居民口粮消费不断下降,蛋白产品需求增加。目前,我国居民蛋白摄入仍以传统畜牧业的肉蛋奶为主,居民水产品与畜禽肉类消费比约为1∶4,城乡居民水产品消费比为2∶1。相对畜禽肉类,水产的蛋白转化率高,获取成本低,且是优质蛋白。可见,经略海洋,耕海牧渔,很有必要。

  耕海牧渔,核心是增强科技支撑能力。要从水产良种、渔业装备、加工流通三方面发力,构建贯通种业、装备、加工的全产业链,让广阔海洋成为“蓝色粮仓”。

  用良种不断充盈“蓝色粮仓”。相对粮食作物,我国水产良种覆盖率总体偏低,部分品种存在进口依赖情况。以国家863计划项目海水养殖种子工程南方基地为例,通过海水鱼虾的良种选育、种苗繁育,给渔业种子装上“中国芯”。眼下不少地方在实施水产种业工程,要提升水产保种、育种、扩繁等基础条件,针对高产优质、抗病抗逆、规模养殖等需求,加强战略性新品种培育。总之,要把渔业良种价格降下来,让更多渔场用上好品种。

  渔业要发展,装备需先行。我国水产养殖机械化率仅33.5%,信息化水平为16%。近年来,自主设计建成全潜式“深蓝1号”、半潜式“德海1号”、坐底式“长鲸1号”等深远海养殖平台。但是,远洋渔业高端装备和零部件国产化水平总体依然不高,重大技术装备落后于主要渔业强国。要不断突破关键装备技术研发与制造难题,推动海水养殖从普通网箱向大型装备跃升、从人工式向自动化转变。

  海洋渔业是一二三产业融合的大产业。我国水产品加工率仅38%,加工流通储藏等环节年均损耗率约8%。要围绕全鱼利用,加强营养功效研究,推动加工新技术与新产品研发。围绕保鲜提质,推动科研院所和经营主体合力攻关,解决海产的储藏运输难题。沿海省份也应因地制宜,推动水上、水面、水体、海床等立体开发,海、岛、岸联动,探索海洋牧场与海上风电、海洋旅游等融合发展模式,让近海、中海、远海各尽其用。

  可以预期,“蓝色粮仓”会越建越丰盈,“海洋牧歌”将越唱越嘹亮。要强调的是,生态用海始终是大前提。发展海洋渔业不能片面追求经济效益,不能以损害生态环境为代价追求产量增长。向水产品要热量、要蛋白,应建立在渔业环境保护和海洋资源养护的基础上,不能搞“一哄而上”和“大干快上”。(乔金亮)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冬至阳生,岁回律转。在新的一年,我们站在这一年的不易成果上,对未来充满信心,更加需要接续奋斗、砥砺前行,取得更多发展成果。

  针对目前思政课教师供给能力不能有效满足思政课强起来的发展需要这一突出矛盾,要切实提升教师供给能力,改进教学方式,推动新时代思政课朝着高质量发展。

  我国始终主动实行扩大进口的战略和政策,连续举办进口博览会,倡导开放合作,与既往的贸易保护理论和政策主张存在根本差异,为维护开放的世界经济注入了强大动力。

  面向未来,要进一步扩大“朋友圈”,绘制好“工笔画”,对接好“硬联通”与“软联通”,秉持包容、合作、共赢的原则,为实现民族复兴和推进全人类的福祉而努力奋斗。

  文化交流很重要,我们在讲“一带一路”的时候,也需要讲“共建国家”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其实我们面临着如何正确对待自己的问题,“一带一路”不是单方面的施与,而是双向的或多向的互利。

  我们必须要全面把握东北向北开放的历史使命,通过推动东北亚次区域、国别合作,破解东北亚各国战略意图和利益不同、战略互信缺失的困境。

  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同比名义增长10.3%,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41.5%,数字经济成为我国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引擎。

  坚持以习法治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准确把握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的时代内涵和实现路径,是新时代新征程把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法治建设推向前进的必由之路。

  习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性回答了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形成一系列原创性理论成果。

  深刻的理论来源于人民大众的实践,只有不断拓展理论的深度和广度,用“大众话语”说清“理论话语”,理论才能真正变成人民群众手中的尖锐武器。

  “千万工程”把村庄整治与发展经济结合起来,以乡村经营为抓手,持续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将生态红利变为民生福利。

  区域国别学是典型的交叉学科,只有从不同学科视角贡献知识增量,通过融合、碰撞和创新,才能最终形成学科共识。